两年后柳三变金鹅书院读书,因他从小就受母的影响,学业出类拨萃。他的先生王晓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秀才,不仅能教史书,而且还会吟诗真词。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,他常常把自己写的诗词让大家品评并现身说法地教他们如何写诗词、作文章。
有一天,王先生作了一首《鸿鹄歌》诗,自己觉得十分满意,便拿到课堂上抑扬顿挫地高声朗诵。学生虽不深理解其意,但都个个洗耳恭听。
柳三变恭敬地站起来,吟哦着先生写的最后两句诗:“渔人舟来忽惊起,雪片纷纷逐风斜。”他停顿片刻,又说,“先生,鸿鹄是白天鹅,这雪片是不是指它身上落下来的羽毛?”
“是,你说得很对。”
“学生不才,委实想不透羽毛为何会逐风斜呢?”
“嗯,这……”先生一下子被柳三变问住了,想了想才说“我不过想借用一个‘逐’字,来显示羽毛的动态,描写美的意境。”
先生如此解释,柳三变以为还不能说明问题,他有成竹地说:
“那白天鹅被渔人驾的小舟忽然惊起,这惊起时匆忙掉落羽毛,不可能随风斜斜地飘去。”
先生听了,沉默不语。同学们都为柳三变竟敢对先生写的诗提出质疑着一把汗。教室里鸦雀无声,静得能听见心脏跳动的声音。
隔了一会,先生面带微笑,语气温和地向柳三变说:
“依你看,这两句应该如何修改?”
柳三变早已想好,不慌不忙地说:
“水边常有蒹葭(芦苇),白天鹅倏然惊起,那雪片一般的羽毛,定会落在翠绿耀眼的蒹葭之上……”
未等柳三变说完,先生似有所悟地说:
“嗯,有道理,这样一改,白的羽毛,翠绿的蒹葭,彩对照鲜明。好!”
“所以,”柳三变说,“把‘逐风斜’改为‘落蒹葭’更有诗意。”
先生顿觉眼前呈现出一幅清新洗目的画面……渔人,小舟,白天鹅惊飞而起,雪片般的羽毛飘落在蒹葭丛中……着一个“落”字,与雪片呼应,现出纷纷扬扬之状,而将“风斜”换作“蒹葭”,那江边或湖畔茂密的芦苇,也就给诗意中增添了绿的颜。先生对柳三变更加器重,逢人便说他是自己的得意门生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学生们回家给爹娘讲了柳三变帮自己的先生修改诗句的事,一时成为崇安的美谈。
春风秋雨,花开花落。
在无优无虑中柳三变长成了一个翩翩英俊少年。他十六风那春暖花开时节,和几位同窗好友结伴去游武夷山。一路上看不完的红桃绿柳,观不尽的村姑采茶;春山脉脉含笑,碧水潺潺唱歌,成群的小鸟儿在他们头上飞舞鸣叫。
他们在山路上逶迤前进,游览了武夷山的三十六峰,观赏了风光诡奇的九曲溪,最后朝见了冲佑观,好一座雄伟壮丽的殿阁,门外有两株千年古柏,虬身怪枝,叶茂苍翠;殿门端嵌镶一块鎏金大匾,上写“真武观”,两侧红漆柱上镌刻一幅金黄耀目的对联:
近观世事淡泊能得道
远离红尘清心可成仙
殿内香烟袅袅,真武爷的塑像儒丝束发,手持三尺镇邪,面目表情栩栩如生,令人肃然起敬。
夜里,道士为柳三变他们安排了住处。
柳三变词兴大发,借着佛灯宝光,一口气写出《巫山一段云》五首词来。他把三十六峰、九曲溪作了传神的描摹,并对天上神仙抒发了崇拜心情:
“六六真游洞,三三物外天。九班麟稳破非烟。何处按云轩。
昨夜麻姑陪宴。又话蓬莱清浅。几回山脚弄云涛。彷佛见金鳌。”
……
这词句想像丰富,语出惊人,不胫而走,很快传遍崇安。县令闻听不胜惊叹:
“神童柳三变真乃奇才!”
他马上派人把柳三变请去,后堂设宴,如待上宾,一边喝酒一边问道:
“柳公得何仙传?”
“学生不才,勤读则灵!”
确实如此,他的家教十分严厉,经常秉烛夜读通宵。
县令是个爱惜人才的父母官,见柳三变持才不傲,态度谦和,说话非常得体,越发喜欢这位天资聪慧的才子。他用征询的口气说:
“以柳公子的才学来看,满可赴余杭参加乡试,今年秋后下官你去,不知意下如何?”柳三变受若惊,沉思良久,才说:
“感谢恩师的美意,只是学生年纪还小,学业尚浅,三年以后再去不迟。”
“说得好!”县令夸奖道。
从此,柳三变和县令成了忘年交。
这次柳三变被县令请进城里,逗留数日,四处游逛,竟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来。
崇安城关有座余庆桥,据说是隋文帝开皇六年所建;桥下有一潭碧水,与崇安溪相连,潭里居住着一只千年老鳖,日久天长,吸日月之精华,收天地阴阳之气,已成精怪,时常上岸化人为害。每逢集日,鳖精便趁天不明的时候,变作了一个又矮又黑的汉子,蹲在桥头青石板上,瞪着两只小黑眼睛,等待前来赶集的乡,等这些人路过时,它便口吐黑气刮起一阵风,使人感到天昏天暗,双眼难睁……趁此机会鳖精便把货物席卷入潭,供他尽情享用,害得那些想换几文钱买油盐浆醋的穷人叫苦不迭。
柳三变听说后不大怒,眉头一皱,心生一条惩治鳖精妙计。他请张铁匠特地打制了一只双钩钓,又到李屠户肉铺里买来一个整猪肝作为诱饵,挂在钓钩上,用井绳系住,奋力抛入潭里,溅起朵朵水花。那鳖精一味贪吃,张开血瓢般的巨口将猪肝吞下,哪晓得这下可上了大当,想往出吐也无济于事了。
柳三变狠命钓起这只大鳖,然后在人们围观中把它捆绑在桥头的栏杆上,挥笔写下了一篇檄文当众宣读:
“……汝本天地精灵所,理应感谢乡里苦育。论理应该蜇伏水中安分守己,何以狗胆包天,逾越人间为害乡民。本应一刀斩汝鳖头,以儆后者。但念汝不易,为贪口,尚未伤人。且鳖龟同类,有沾长寿之边,不加害,就此放生,此后鳖类不准再聚崇安崇阳作怪。如有违者,格杀勿论!”
柳三变念完檄文,低头问道:
“汝心可服?”
说也奇怪,那老鳖竟眼泪汪汪地点头不止。
自此以后,鳖精消踪匿迹,崇阳溪里果然也不再产鳖。
柳三变治服鳖精为民除害,目睹者惊诧不已,众说纷云,有的说是鳖精惧怕魁星……于是乎,柳三变名扬崇安,妇孺皆知他是魁星投胎的神童。闲话不提。
再说柳三变在崇安城内玩了几天,觉得无处可逛了。他向县令要来一叶肩舟,自己撑篙哗哗啦啦顺崇阳溪漂漂南下。
时值九九阳天,两岸桃花喷红,扬柳甩绿;青山碧水,蓝天白云,一派如画景。柳三变悠然荡浆,放声狂歌,如颠如狂如痴。他为了助兴,还带头一壶“透瓶香荷花”酒,先是口对壶嘴咂品,接着是小口抿饮,后来是咕嘟咕嘟往肚里猛灌,一壶酒下肚,便喝了个醉醺醺。他本来放荡不羁,又逢少年醉酒,红面散发舞剑,索把竹篙一丢,昏昏沉沉躺在船上,任凭那一叶扁舟随波而去。
哪知飘飘荡荡到了水深流急的公鸡滩,一个浪头把船掀翻,柳三变猛地惊醒。幸亏他从小就在柳叶河滚波翻浪,颇识水,慌忙游泅岸上。
他浑身湿得精透,落汤鸡似的上得岸来,了一会,才抖擞精神,走下堤,穿过一片翠绿的芦苇,来到一幢茅屋前面。
他正要踌躇是否进去,忽然听见里面传出妇人的声,就赶紧推门进屋。映入眼帘的情景使他大吃一惊……一个年轻女子刚生下婴儿,脐带尚未剪断;她躺在血泊中十分艰难、痛苦,连话都说不出声来了,只是以眼神求助。柳三变即刻动了怜悯恻隐之心,同样借着酒力还没完全退尽,他左寻右找,发现针线卜箩儿里面有一把剪刀,壮大胆子给婴儿铰断脐带,扎好。
过了一会,那女子抱起婴儿呜呜咽咽地啼哭,柳三变听了非常辛酸,经过他询问才弄清缘由……原来女子的丈夫半年前到边关服役去了,婆母怕她坐月子没吃儿,昨天上三十里以外的一家亲戚那儿借米去了。眼下虽遇上好人救助,今后怕也难以养治自己和孩子,何况还有年迈的老母。
柳三变十分同情,就安慰她道:
“大嫂,你别难过。此地虽然偏僻,远离城镇,但土地肥沃,苇多茂盛。你家不妨养些鸡鸭,种些菜蔬,到春夏编个鱼篓,入溪捉些鱼虾土鳖,挑到集市上去卖,日子定会丰乐。”说罢,出身上几块碎银,悉数赠给她作为谋生本钱;又在灶下找到一把柴刀,去后山砍来两根毛竹,破篾成鱼篓送给那女子。
夕阳渐渐滑落在西山背后,苍茫暮中老婆婆蹒跚回来。婆媳二人向柳三变千恩万谢,感激不尽。
第二天柳三变离开那里。后来婆媳遵照他的嘱咐,勤劳苦作,并把孩子取名丰乐,天天念叨柳三变的恩德。
几百年以后,此地竟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小镇,人口越来越多,据说是那女子小儿的后裔,镇名也叫丰乐。这些自然属于民间传说,无从考证,我们也不必细究。
且说柳三变返回崇安,当他走到城郊时,到看见两个轿夫蹲在地上不住地骂娘。
柳三变感到奇怪,便上前探问,轿夫了半响才说:
“那天我们曾看到柳公子在余庆桥放鳖,柳公子度大量宽,想必对你说了也无妨。我们在骂那张宋一毛不拨,苦了我们的双肩。”
柳三变对张宋其人耳闻,他曾经做过浙西转运使,贪赃枉法,草管人命搜刮了大批民膏民,如今告老还乡,虽然家财万贯,却是极为吝啬,特别是对穷苦百姓一毛不拨。柳三变从两个轿夫嘴里得知,今天张宋出城会友,让轿夫抬他走出七、八里路,忽然强迫回城,原因是他想起出门时忘记告诉家人,中午烧饭劈柴不准架烧四块,三块就够了。为了一块劈柴,是叫两个轿夫多走了十几里冤枉路,把双肩压得红肿,不敢当面发半句牢,只有背地里骂娘解恨。
“不必生气伤神,”柳三变义愤填膺地说:“我要替你们出了这口恶气!”
他决心治治这个臭名昭著的劣绅。
第二章 勤读则灵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